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理论广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逻辑

发布日期:2016-05-11

  

张雄 

201605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理论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必然要求。在我看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前提问题:一是必须认真梳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科学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概念;二是基于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变革历程的梳理,深刻揭示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三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加强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三大学科的联盟,开展不同学科的对话,直面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现实问题,循序渐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关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概念辨析,我们首先要作文献资料的梳理,即弄清楚什么是政治经济学。尽管国内老一辈经济学家和哲学家都对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有过深入研究,但似乎缺乏对这个概念做一个更为系统的学理考证。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的爆发,经济学的研究转向对政治经济学问题的讨论上,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新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一些学者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批判,我认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以政治经济学为对象的哲学批判,它既是思辨的政治经济学,又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存在论的追问,它的要义就是追求经济的政治与哲学的实现,也就是说,它并不是把经济学看成简单的技术问题,而应该拥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社会存在论的追问,本质上是追求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所以,经济发展的目标和立场,应该从更高、更深的政治与哲学的寓意中去把握。因而,马克思曾经把政治经济学理解为关于市民社会的解剖学,把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直接作为《资本论》的副题。 

  在近200年的历史勘探中,梳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政治经济学批判几度唤醒、几度发新,甚至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它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实践变革力,原因在于它有着独特的优势,即政治经济学批判始终坚持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互动的传统,对经济所关涉的思想维度、政治维度,以及历史价值维度给予必要的提示与框定。这种互动与交叉的偏重,使得单一的经济学分析视角,直接被卷入综合系统分析的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术资源中,从而使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们在考虑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运动的同时,对追求历史进步的原则和人类的自由与解放给予高度关注,所以我们今天讨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尤其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要关头,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主题探讨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出场,是非常重要的学术命题。  

应该说,我们的经济学和哲学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在接地气这一块,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学术偏好问题,一些经济学学者热衷于讲“三斯”——凯恩斯、诺斯、科斯,而哲学界也有一些人似乎更喜欢谈 “三尔”——伽达默尔、海德格尔、胡塞尔。毫无疑问,这些应是当下时代不可或缺的学问,但由于人们过于考虑西方文本及逻辑思想的表述问题,以至于这么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转折的重大时刻,失去了我们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在场性。为什么会有此种景观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从事了多年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尚未完全受到资本的冲击,没有得到货币化生存世界的体验,这样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没有未来可言的。因此,我以为,必须正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向,即关注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既代表了哲学的出场,又代表了经济学的出场。中国当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急切地需要我们弘扬当年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所拥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单单研究经济学或哲学或政治学,都无法有力地推进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问题。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认知,也应与时俱进。以往我们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线去梳理唯物史观的构建,例如,我们讲黑格尔、费尔巴哈对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起了关键的作用。而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就需要重新反思唯物史观的构建问题,应当告别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尤其需要从现代性和货币化生存世界的批判角度,对唯物史观作出进一步的时代阐释。实际上,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解,必须关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精神遗产的当代意义。这是黑格尔晚年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我以为,黑格尔的伟大之处在于,将思辨的方法、思辨的逻辑,投入到德国人面对的现代性反思的问题域中。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反思现代性的问题上,德国古典哲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实际上,唯有德国古典哲学的出场,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对现代性圆圈式运动的深刻反思与批判,其特点是思辨的、辩证否定的以及异化被扬弃的。所以,黑格尔哲学代表了西方近代对现代性反思的高度与深度。尤其是黑格尔对整体主义精神和市民社会的深度研究,形成了对现代性反思的绝对哲学。今天,我们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和研究,需要回归到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路径中,借鉴黑格尔对现代性的社会存在论的本体论追问所蕴含的深刻的历史特殊性与历史普遍性辩证运动的哲理,而不是简单驻足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两大阵营对垒的批判程式中。 

  因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不能简单地依靠哲学界或经济学界,而是要打破学科壁垒,在学科对话中拓展中国发展的时代性问题。当然,我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当前最重要的是对如下几个方面的关系问题开展跨学科的深入思考: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经济自由与法的关系、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对接关系、公有制与股份制的关系,等等。只要在学理层面把这些问题研究透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场也就为时不远了。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