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理论广角

胡建华:从三个维度准确把握“一带一路”精神实质

发布日期:2017-06-29 来源:当代广西

来源:《当代广西》 作者:胡建华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构想,随后引起海内外的热议及响应。从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来看,“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与沿线各国和地区开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既是对内扩大开放的新要求,又是超越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中国方案”,更是建构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准确把握“一带一路”的战略精神,对于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带一路”战略是对内扩大开放的新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增长是借助低成本的人口红利和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增长,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种增长方式将难以持续。这意味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经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寻找新的发展动能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针对这一形式,党中央和国务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图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除此之外,还通过对内扩大开放助推中国经济转型。

从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看,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日益凸显。东部地区发展比较快,不少省份已经走过了工业化阶段,经济实力强;而一些西部省区还处于工业化中前期,发展相对缓慢。对东部发达省份而言,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实现经济转型;但是对中西部欠发达省区而言,还需要实现赶超跨越。中西部地区所占国土面积大、人口多,但是进出口额和外资利用等都比较少,如何实现中西部省区快速发展,让中西部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工作重点。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来看,“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圈定了18个省份,西北包括新疆、内蒙古、甘肃、陕西、宁夏、青海;东北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西南包括广西、云南、西藏;还有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重庆6省市。在这个意义上,中西部地区成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重点。这意味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中西部欠发达省区从原来被遗忘的“改革末梢”成为了“改革前沿”,对助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一带一路”战略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实现了无缝对接和全面覆盖,形成了东、中、西联动发展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这有利于形成陆海并进、东西统筹、内外兼顾的新局面,既有利于促进东部发达地区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产业转移与升级,又可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使我国区域经济更协调、更健康发展。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是对内扩大开放的新要求。

二、“一带一路”战略是超越新自由主义的“中国版全球化道路”新方案

自冷战结束后,新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奏起了凯旋之歌,美国著名学者福山更是煽情地宣告“历史终结”,认为自由民主制是目前人类所能想象得到并已经实践了的最好制度。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来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占据了支配性地位。虽然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存在很大不同,但是这两者在看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具有原则上的一致性。与古典自由主义相似,新自由主义的核心仍然是反对政府干预、推崇市场化,主张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干预越少越好,支持市场竞争以获得市场利润最大化。因此,新自由主义发展观主张削弱政府作用,削减政府开支,不太愿意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即新自由主义是不太关注欠发达国家的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更重要的是,新自由主义还主张全球自由化,维护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为名盘剥欠发达国家。换言之,在新自由主义理论视域中,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化时代其实是被盘剥的对象,难以分享全球化红利。对于大多数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发展缓慢,新自由主义方案事实上无法解决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问题。

从新自由主义的实践来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和“华盛顿共识”面临深刻的危机,经济新自由主义的神话濒临破灭。受英国脱欧、西方民粹主义兴起等影响,人们对西方主导经济全球化发展前景充满忧虑。在西方发展模式之外,是否还存在一种好的发展模式和方案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借鉴和参与,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从中国自身改革经验来看,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经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我国的产业规模、科技水平等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形成了一大批优势产业和先进产能,有资本、有技术、有条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建构跨国产业链和服务链,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在这过程中,中国把优势先进产能和重要技术标准推出去,实现自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既可为国内经济发展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又能够促进沿线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使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实现多方共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以合作共享的理念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另一种可选模式和可能。在这个意义上,“一带一路”战略是破解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陷入困境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也可以说是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版全球化道路”。

三、“一带一路”战略是建构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战略部署,党中央把“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写入了十八大报告之中,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维度来审视全球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们生活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之中,这种彼此不分的关系需要在文明的层面上进行理解和交融。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多彩的文明,不同文明形态相互交融、相互借鉴,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人类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正是在承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发展程度差异性的基础之上,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各文明、各民族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世界文明融合发展。

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红利,但是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人类仍然面临各种各样的严峻挑战。比如,局部冲突不断,地区局势紧张,战争与和平令人揪心;贫困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问题、国际恐怖主义等问题已经超越了一国的界限。这些问题单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无法解决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面对和解决这些难题,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是以整体性的辩证法为支撑,把全人类看作一个整体,把世界各国看作一个整体,把国内各地看作一个整体;进而把中西部地区看作全国整体的一部分,把沿线发展中国家看作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以整体的眼光推进各民族、各地区的协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一带一路”战略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一脉相通、高度契合的。“一带一路”战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探索与沿线各国和地区共享发展、互利共赢,把中国历史悠远的丝绸之路以现代生动形象的话语阐释中国的世界观,最终形成一条以共享发展为核心,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促进人类社会共同繁荣发展为根本的合作共赢之路,为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努力。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常务副校长)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