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理论广角

【理论前沿】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四道线”

发布日期:2021-03-24

作者:甘灿业

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历史上诸多粮食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时刻都不能放松,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的新形势,只有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创新攻关科技引线、抓实夯厚质量底线、建设完善流通快线,构筑牢固的粮食安全防护堤,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出问题。

严防死守耕地红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只有充足的耕地资源才能保障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有一定量的耕地做基础,才能提供足够粮食。一是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充分发挥基本农田保粮压轴作用,禁止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禁止在永久基本农田上挖塘养鱼、种果等行为。二是严格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坚持耕地不减少的原则,做到占多少、补多少,占优补优,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厉整治耕地占补不平衡、乱占耕地建房等改变农地农用性质问题,将有限的耕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三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高质量的耕地才能够产出高质量的粮食。要聚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持续增加经费投入,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等综合配套技术,提高耕地肥力。深入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给予耕地“休养生息”,恢复地力。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降低耕地的板结和污染。

创新科技攻关引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时代种粮必须依靠科技,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强化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一是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种业作为粮食的源头,掌控种业主动权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必须攻关种业“卡脖子”技术,打好种业翻身仗。大力推进国家种子基地建设,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与更新,科学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充分发挥良种在粮食增产中的关键作用,逐步实现中国粮靠中国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加快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等,推动高效农业技术落在田间,提高粮食生产的科学化水平。三是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智慧化水平。用现代农业机械武装农业,进一步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实现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大力支持智慧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依托大数据平台,推广“互联网+农业”,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通过发展智慧农业,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四是激发农业科技人员的内生动力。持续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积极搭建科研成果交易平台,建立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让农业科研人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抓实夯厚质量底线

粮食质量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生产既要数量规模,又要质量保障。粮食质量事关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让百姓吃得健康、吃得放心。一方面,不断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对粮食的生产、收购储存和加工消费等环节实施闭环式监管,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可追溯的完整链条,实现检验监测无死角。充分发挥粮食质量监测中心(站)作用,构建守护粮食质量安全的“防护网”,全面提升粮食质量监管监测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粮食品牌建设。加快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粮农和粮食生产企业多生产优质、绿色、健康的粮食,更好满足消费升级和市场多样化需求。深入推进粮食优质工程,强化粮食产地标记和地理标志,鼓励粮农和粮企共同打造更加多区域性的粮食品牌。

建设完善流通快线

流通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三大能力之一。我国粮食产销区较为不平衡,建立便捷高效粮食流通体系势在必行。一是加强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编制“十四五”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积极实施粮食现代物流工程,统筹布局一批大型粮食物流枢纽,在重要节点的地区改建、扩建、新建一批粮食物流设施,不断优化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和应急配送中心,增强分拨集散能力。强化粮食物流科学精准配送,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粮食物流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粮食物流便捷、快速、省钱、精准。二是不断提高粮食储备能力。粮食储备对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十分必要,一旦出现饥荒、粮食紧缺或粮价上涨,必须能拿出储备粮进行救济或平抑粮价。三是强化政府粮食储备能力。完善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严格粮库管理,认真执行粮食储备轮换制度,不定期对粮库进行抽查,做到粮食储备常储常新,充分发挥“大粮仓”的“压舱石”作用。四是发挥企业和农民储备粮食的补充作用。科学合理布局粮食仓储点,一旦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或粮食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能够快速就近完成粮食调运、配送,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作者系广西柳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甘灿业)

转自:学习强国-广西学习平台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