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加快数字化发展,提升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发布日期:2021-09-16 来源:市情研究室
□李钊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和“加快数字化发展”。从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律来看,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方向就是数字化发展,通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面对深刻而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柳州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探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要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转型升级的需要,紧紧抓住汽车产业这个“牛鼻子”,充分利用数字化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提质效应,通过柳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成集群”和“协区域”,最终达到提升柳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目标。
一、充分利用数字化发展的“赋能效应”,推动柳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
数字化发展的叠加效应是指利用智能制造技术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柳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柳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在于产业链上游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实力较弱,技术水平较低,生产能力有限,信息化水平不高,动态调整能力和柔性化生产能力缺乏。因此可通过加快柳州汽车零配件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柳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上游的中小汽车零配件企业的生产能力,改变整个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生产方式,由刚性生产方式逐步向柔性化敏捷化生产方式转化,从整体上提升汽车产业链上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经营方式。尤其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提高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率,建设智能工厂和车间的试点,推动中小汽配企业“上云”计划。
二、充分利用数字化发展的“提质效应”,推动柳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锻长板”
数字化发展的提质效应是指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提升柳州汽车产业主要产品的科技含量,转变柳州汽车产业链供给主导的生产模式,逐步建立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模式,高质量满足市场对产品的碎片化需求。从目前来看,柳州汽车产业的主要产品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不高,产品较为单一,难以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碎片化需求和异质性需求。其根本原因在于柳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仍然是传统的供给导向型生产模式,只能满足大部分人的同质性需求。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汽车产品的需求必然走向智能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因此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柳州传统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以满足老百姓碎片化需求为主导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模式。
三、充分利用数字化发展的“协同效应”,推动柳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成集群”
数字化发展的倍增效应是指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与柳州汽车产业深度融合,利用工业互联网汇集柳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工业大数据,从整体上动态实现协同生产,打通主机厂上下游企业供应链协同途径。从产业链整体来看,虽然柳州聚集着大量汽配企业,但是这些汽配企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各大主机厂各自拥有自己的产业链供应链,链条相互隔离,中小汽配企业与各大主机厂以及它们之间也未形成紧密合作的产业集群生态,集聚但不集群,形聚而实散。而数字化发展中的工业互联网技术最根本的就是构建统一的产业集群生态,使柳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上各个企业有机链接起来,实现工业数据的开发利用,提高柳州汽车产业整体的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强柳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生产能力整合,实现生产能力跨企业、跨空间、跨时间的调整和分配,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柳州汽车产业集群。
四、充分利用数字化发展的“平台效应”,推动柳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协区域”
数字化发展的平台效应是指推动柳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各主机厂加快平台化转型,加速大型主机厂制造业服务化进程,打造区域性汽车产业平台。从全国汽车产业的区域分布来看,各大汽车主机厂都具有较为明确的地理范围,其配置生产要素的范围受限于所在区域地理空间约束,难以跨区域进行生产要素的配置。柳州紧邻着科技创新要素丰富的粤港澳大湾区,但由于信息的传播受限于地理距离的限制,难以从发达地区获取高级生产要素。同时,由于受所在区域的地理条件限制,柳州汽车企业跨区域迁移的难度也非常大。因此,应推动柳州汽车产业中各大主机厂的平台化转型,由生产型企业转型为服务型企业,构建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汽车产业服务平台,利用平台跨区域进行市场主体和生产要素的虚拟集聚,形成虚拟汽车产业集群。柳州则可利用虚拟汽车产业集群跨区域调动和配置生产要素资源,整合区域间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从而提升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作者系中共柳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副主任、讲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