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培训 助力乡村振兴
融水县委党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亮点小结
发布日期:2022-03-1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和自治区、市、县工作安排,助力我县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融水县委党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积极发挥党校职能作用,落实五个“突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教育培训工作,为融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融水县委党校老师送教下乡开办旅游扶贫业务技能培训班
一、培训班次突出“广”。“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加快乡村振兴建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培养一批思想开放、观念更新、精神焕发、能力突出的群众致富带头人和基层党员干部尤为关键,也是首要任务。融水县委党校配合县委组织部制定科学详细的年度干部培训计划,培训范围覆盖县、乡镇、村各级干部以及广大党员、致富带头人等,特别是加大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力度,促乡村振兴纵深推进。2021年,融水县委党校先后开设各类主体班、专题班、部门班、社会班等共10期次,培训学员共1250人次。组织骨干教师对基层干部、党员开展理论宣讲培训和科普宣传培训共38场,服务听众达3400多人次,较好地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党史知识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
融水县委党校梁俊老师在融水镇小荣村“新时代讲习所”讲党课
二、课程内容突出“实”。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按照务实有效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把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党风廉政教育作为“重点课”;把疫情防控、法治宣传、禁毒防艾等作为“普及课”。同时,引导教师坚持“党校姓党”原则,按照“用学术讲政治”的标准打造精品课程。2020年以来,《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红七军与融水苗山红军路》参加2020年全区党校(行政院校)系统第六届精品课评选活动被评为优秀课(全区仅有三所县级党校获评);《苗山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梦呜小苗寨 乡村大情怀》参加2021年柳州市党校系统优质课比赛分别获得二、三等奖。
用“行动学习”促进融水县特色农业紫黑香糯示范区创建
三 、教学方法突出“新”。融水县委党校围绕“质量立校”办学方向要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尝试和运用讲授式、案例式、研究式、体验式、行动学习、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推广“理论辅导、政策解读、案例分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力求务实提高教学质量。尤其结合融水境内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等资源,积极打造梦呜苗寨乡村振兴教学基地、永乐柳北解放总队革命教育基地、三防镇红七军会议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女沟旅游扶贫现场教学基地等现场教学点,并强化教学点规范管理,有效增强了党校培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取得明显的教育培训效果,深受领导干部好评。
四、师资力量突出“强”。按照“满足工作需求、补齐问题短板、提升履职能力”的原则,融水县委党校加强教师队伍提升管理,既注重对教师进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党校教师的党性教育、信念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还注重组织本校骨干教师通过“上去培训学习、下去挂职锻炼”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际授课能力。2021年以来,先后有23人次到区委党校、市委党校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同时,按照“请下来、请上来”的途径进一步充实师资力量,聘请区委、市委党校以及区内外专家教授和县乡一线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理论功底的领导、“土专家”到党校上课,努力使全体学员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五、科研咨政突出“精”。坚持科研调研是党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理念,按照“科研兴校”发展方向要求,紧紧抓住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这个总要求,结合县委、县政府年初工作报告、年度重点工作要点及主要领导讲话指示精神等,县委党校根据每位教科研人员专业特长和学校需求,统筹安排,整合师资力量,成立课题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形成科研成果,为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发展出谋划策。近年来,融水县委党校先后有《挖掘培育乡村先进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等3项科研课题得到县领导肯定性批示并给予落实。坚持“科研成果一体化”要求,县委党校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并纳入到本校主体班的教学课程,较好地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县委党校通过突出“广”字抓好培训、突出“实”字优化课程、突出“新”字改善教学、突出“强”字管活师资、突出“精”字强化科研,有效地优化了教育培训工作,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为全县培养一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干部做出努力,为全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