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切实打牢“不想腐”的思想基础

发布日期:2023-06-08 来源:中共柳州市委党校

切实打牢“不想腐”的思想基础

刘国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因此,反腐败斗争需更加重视从根源上消除腐败动机问题,让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崇廉拒腐、尚俭戒奢、扬善摒恶,切实打牢“不想腐”的思想基础。

坚定理想信念,夯实“不想腐”的根基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之“钙”,必须筑牢根基。强化理论武装,培植高尚的精神家园。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从而做到心无旁骛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事业,自觉摒弃各种私欲杂念,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筑牢信仰之基。把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祭奠先烈、重走革命路、阅读红色家书、情景式教学等形式,开展沉浸式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促使党员干部把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融入血液、植根灵魂,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永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

提升道德品质,涵养“不想腐”的境界

道德品质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境界,影响着他的行为举止。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格风范,见贤思齐。“毛泽东穿了20多年打有73个补丁的睡衣”“周恩来定下的‘十条家规’”“陈云夫妇退回2208元工资”“董必武为六角钱作检讨”等廉洁故事,无不让人为之动容、肃然起敬,也为共产党人树立了廉洁标杆,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思老一辈革命家的大公无私、人民情怀、高风亮节,对照自身,时刻警醒自己牢记初心使命,树牢公仆意识,增强奉献精神,守牢拒腐防变防线。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升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廉政思想。羊续“悬鱼拒贿”、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成龙“不知世间有享受事,亦不知馈遗交际欲何为计?俸入自给有余,要钱何用?”等,就像一面锃亮的镜子,警示党员干部要勤于检视内心、洗涤灵魂,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切实筑牢抵御腐败的心灵防火墙,牢固树立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

增强抵腐定力,强化“不想腐”的自觉

抵腐定力就是指在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面前能稳住心神、管住行为、不为所动。要戒贪欲,坚守底线。“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领导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管好“手脚”,守护“心灵”,摆正“位置”,时刻自重、自省、自警,做到慎独、慎初、慎微,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远离贪腐和堕落。要净圈子,择善而交。多交诤友、挚友、益友,不交损友,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远离形形色色的迷魂圈、引诱圈、围猎圈,练就“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本领。受监督,勤于自省。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监督是有效防止腐败的关键。领导干部要真诚欢迎监督,乐于接受监督,正确对待监督,把组织的监督、上级监督、同级监督、下级监督、舆论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要习惯在接受监督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增强自我约束意识,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勤于自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领导干部要勤于自省,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对标党中央要求,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先进人物,检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牢固,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是否牢固,守纪律、讲规矩的意识是否牢固,廉洁自律的意识是否牢固。要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精神,对于检视出来的问题,要敢于“刀刃向内”、“对症下药”、立行立改,不断实现自我革新和自我升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作者单位:中共柳州市委党校)

来源:2023年5月26日《柳州日报》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